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网站 > 国礼书画 > 画家动态

书画家崔如琢:艺术家要有家国情怀   

 

书画家、鉴藏家崔如琢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温和,却又散发出一种强大的自信,就像他那幅巨大的国画作品《荷风千秋》一般,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大格局、大气象。

  “如琢如磨”的艺术人生

  崔如琢的名字得自《诗经》里的名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崔先生的艺术和人生也是经过不断的磨砺、琢磨,方成就了浑厚强健的大气象。

  1944年,崔如琢出生在北京,“小学二年级我就开始乱涂乱画,算是启蒙吧。一天看到齐白石先生的《丝瓜蝈蝈》,便照葫芦画瓢,拿到学校。老师看后狐疑地说:‘是你画的吗?下节课你再画一张。’”崔如琢回忆说。很快,他就成为闻名遐迩的“小画家”。1957年,齐白石去世,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崔如琢去看了他的遗作展,也详细了解到这位大师的生平。就是在那一年,崔如琢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画家。

  “我家有个邻居叫刘子实,是名医生,酷爱收藏,认识很多著名画家。”刘子实带着崔如琢去拜见了秦仲文、王雪涛等名家,后来,刘子实看崔如琢总是临摹齐白石的作品,就对他说:“我带你去拜见中央美院的教授李苦禅先生吧。他得齐白石真传,为人耿直,没有一点架子。”据崔如琢回忆,李苦禅看了他十几件作品,沉默许久才开口说话:“我学齐老师,对他老人家的艺术却没有什么发展,想起来就不安。你小,做我的学生要吃大苦……你的画里有临摹我的东西,以后要记住,画得跟我一样,没有出息。”他逐一点评了崔如琢的画,哪里画得好,哪儿有毛病,如何改正,都坦率指出,非常真诚。“在恩师身上,我感受到了父爱般的温暖。”崔如琢说,“在人生道路上,让我最感激的恩师就是苦禅老人。”

  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崔如琢作品的总成交额达3.5亿元。2010年,崔如琢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国画《荷风盛世》,长18米,高2.8米,是人民大会堂尺幅最大的作品。香港佳士得2011年秋拍期间,崔如琢的作品《盛世荷风》以1.2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04亿元)成交,崔如琢也由此成为极少数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在世画家。今年4月,他创作的手卷《丹枫白雪》在保利香港春拍中以1.84亿港币(2370万美元)高价成交,创下其作品的拍卖纪录。

 “我的根还在水墨之中”

  “我1981年就出国定居,在美国、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都参观过。可绕了一圈以后,我发现我的最爱还是我们中国的写意绘画,根还在水墨之中。”崔如琢说。正是长期海外生活的经历,使他发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激发了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西方艺术在国际市场上占主流地位,这对中国艺术领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外来文化,中华民族从来都有着一种兼容并蓄的雍容大度,可时至今日,这种恢弘气度与开放精神正日益弱化。不少知识分子面对西方的冲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采取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态度,因为他们觉得中国落后、西方先进,故盲目崇拜、盲目向往。”崔如琢为此感到忧虑。他表示,“东西方绘画在文化精神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基本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当下的文化处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画家把思维思路只放在画室里,那肯定画不好。中国画家不是只拿毛笔画画,还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寄情指墨独树一帜

  话题转到指墨,这是近年来崔如琢最引人注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告诉记者,早在50年前,他就开始尝试指墨了。

  “我从十几岁就喜欢潘(天寿)老的指墨,但学起来深感其难,遂作罢。逮至六十岁后,我才发现,先贤几乎将中国画所有的路都走遍了,再想出新,已无缝隙。经过苦苦思索,我认定在指墨这个领域尚有路可走,遂以十年之力,在指墨山水、花鸟、书法、人物上做了艰苦的探索,亦不无微绩,但自觉远远不够,敢不勉旃。”崔如琢在其著作《谈艺录》中写道。对崔如琢来说,画指墨更多的是希望借此振兴民族文化。“这些年我们提倡画素描、速写,用西方的绘画方式,反而丢弃了中国自有的文化。”

  指墨画系列展的举办给崔如琢带来了巨大声誉。“崔先生多年来深入传统书画,在长期的实践中,山水、花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在指墨领域的探索,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既有指墨百开册页,也有六十米《指墨江山》长卷。继二高、潘天寿之后,崔先生的指墨创作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具有非常突出的艺术成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曾评价道。

  “我有三个梦想”

  年逾七十,崔如琢说自己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是艺术梦,希望在艺术上超越历史;第二个梦是民族梦,希望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超越西方的艺术大师,给民族艺术重新定位;第三个梦是慈善梦,希望成立世界性的“如琢人文艺术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的艺术历史太伟大了,一直以来,我都感到愧疚和不足”,崔如琢说,“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国要和西方进行一场文化战争。这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是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崛起的重要因素。艺术家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也要为中华民族真正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