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网站 > 国礼书画 > 画家动态

中国画花鸟画家排行写意花鸟画家黄坚   

 

 黄坚现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会研究员  是广西上林县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专业,现为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华文博艺术发展公益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画家,中国八一书画院东北分院特聘画家,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其作品《溪山幽鸣》、彩墨画《梅兰竹菊》、《百花齐放》、《乡村记事一一喜悦》等发表于《美术报》,《人民日报》,《华厦美术》,《都市精品生活报》,《当代中国画名家鉴赏辞典》,《世界华人署名书画家》,《中国书画名家首届邀请展》(山东青岛),《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最高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可谓成果丰硕。但是黄坚的名字却不象很多画艺平平却善于自我炒作者那样为人们所熟知。

    黄坚的花鸟画,不论是从形态描绘的准确传神和语言技法的娴熟精诣方面看,还是从画面意境的清新典雅和艺术个性鲜明纯正方面看,皆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和高度。不过若论其最大的特点,或换言之,若论黄坚花鸟画在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上的最大优长则是左右逢源。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草、禽鸟外,还包括虫鱼、畜兽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为题材的绘画。花鸟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分工笔、写意两大类,工笔又分为传统工笔画、现代工笔画;写意也是如此,分为工细的小写意、粗放的大写意。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又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翻开中国绘画史,可以看到,花鸟画的产生和发展是先有工笔,后有写意。严格地说,真正意义的写意花鸟画自唐代中期开始,然后逐渐形成一大宗派。尤其是经过明、清文人画的激发,写意花鸟画最终占据了中国现代画坛的主流位置。

    黄坚的作品就是要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观察、熟悉、记录,为创作积累素材。古人作画讲究观万物达于心。虽然他们有的也随身携带手本,做些简单记录,但这很难与现代意义上的写生相提并论。这里并不是说古人不注重写生。实际上,古人走的是观、默、记、写的写生路子。这种方法对培养和锻炼画家的形象思维能力十分有效。是花鸟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工笔写生主要是用线来画,不能像西画那样强调块面、色调和光影。要把看到的立体物象提炼成线,并把这些线准确地落到纸上。这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但宁可画得慢一些,也要画稳、画准。画得多了,自然会手眼相应,速度也就快了。

    大写意花鸟画,题材多样,无论君子兰、山茶花、鸢尾花,还是菊花、桃花、水仙花、荷花,甚至丝瓜等都成为他作品里的题材。众所周知,大写意花鸟画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题材内容与形式语言均有一定的程式或规范,这些程式或规范一方面是我们学习先人经验的起步,但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束缚我们的手脚。如何解决继承传统和发扬革新精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一切期望在这个领域内有所作为的画家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例如,历代花鸟画家们在表现题材上已经有丰富的积累,相应在语言上也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像唐代薛稷画鹤、边鸾画孔雀、习光胤画花竹、五代黄筌、徐熙画花鸟、北宋崔白画雀、南宋吴秉画折枝、杜椿画花果、李迪画禽、元代李衎画竹、王冕画梅、清代朱耸画鱼、恽寿平画荷、华嵒画鸟、现代齐白石画虾等等,后人难以超越。当然,绘画题材的审美作用只有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诸如笔墨、章法以及由它们构成的绘画境界,才能真切和细微地反映画家的思想和感情。一些有成就的画家在探求艺术革新途径时,也在不断探寻新的表现题材,这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希望采用的题材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怀。

    2005年作品【风景这边独好】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20085 月参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情系灾区,共献爱心——京城百名著名书画家精品义捐义卖

    2008年6 月《溪山幽鸣》入选北京第七届新人新作展

    2009年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中国彩墨画《梅兰竹菊》

    2009年《美术报》推荐当代最具有潜力的十名画家之一

    2009 年10月花鸟四条屏参加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拍卖拍出高价

    2009年11月《百花齐放》参加第十六届亚运会当代艺术邀请展

    2011年5 月参加(北京)中国书画百家公益大展

    2011年10月首届中国金币“金色文化艺术”大赛银色艺术奖

    2013年5月观看的力量,黄坚水墨作品展一一 泛空间

    2013年5月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博基金“弘扬文化,关爱社会”公益捐赠仪式

    2014年9月作品《乡村记事一一喜悦》入围“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