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网站 > 国礼书画 > 艺术理论

理论:对从书画艺术到书画产业的探析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黄土高原农业文化区。虽然自然条件严酷,但书画十分兴盛,有“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的美誉。“人人爱书画,个个练书画,家家挂书画”、“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的通渭现象,更是享誉全国。通渭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被甘肃省命名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定西市命名为“定西市书画产业人才开发基地”。

  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孕育了独特的书画文化现象。通渭县自西汉置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等16位历史文化名人,皆以能书善画享誉时世。通渭从明万历到清末360年间,共出进士8名、举人102人、贡生338名,文童秀女数以万计,为通渭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渭县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经济相对滞后,生存就业困难,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崇尚耕读,重视教育,重视文化,力求从文化教育上寻找出路,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从而使通渭深厚的文化底蕴,崇尚文明和书画艺术的文化氛围,形成了通渭现象。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通渭工作过的国家级书画名人李巍、王天一、高乃翁以及本县近现代的张维垣、党黉、冯益三、张守忠等书画名家等以其高超的书画艺术传播、熏陶和带动了通渭的书画。目前,有通渭籍中国美协会员3人、中国书协会员12人(县内7人),有甘肃美协会员21人、书协会员34人,全县有习字练画人员3000多人,有县级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0多人。

  近年来,通渭县为贯彻落实定西市委、市政府“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开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多方位推动书画产业上台阶。县上通过狠抓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着力培育创作人才队伍,使文化软实力已凝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在政策上,采取先培育扶持发展、后规范经营管理的方式,在城建规划、证照办理、税收减免、宣传推介等方面都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各乡镇、各部门为书画事业的发展全方位提供服务。省、市各级领导每次来县都要调研画廊、走访作者、观看展览、了解经营、研讨思路、提出对策,有力地促进了书画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开办画廊和装裱店320家,书画从业人员2086人,年书画作品交易额达5000万元以上,书画作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书画产业促进了通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从总体的视角来看,评价通渭书画要历史地看发展,客观地看效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从发展的过程来看,文化市场催生了书画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和推动了书画产业;要坚持走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旅活县”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科学之路。从市场谋划的角度来看,书画作品的商品化,客观上刺激和推动了书画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逐步规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人才队伍的建设来看,书画领军人才在书画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走人才兴文的前瞻之路。从办节会的效益来看,通渭县以政府组织为主;要坚持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举办节会的创新之路。

  (作者系通渭县书画院院长)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